逢甲套房 | 逢甲住宿 – 給您最貼心的住宿服務

專業的住房服務,優質的設施,逢甲住宿,逢甲套房 – 給您最貼心的住宿服務

Home » Archive by category "逢甲住宿"

台中公園建築介紹

望月亭

台中公園內有兩座望月亭,分別是清光緒時期的北門城明遠樓以及戰後建於砲台山上的望月亭。
明遠樓:1885年清朝將台灣設為行省,首任巡撫劉銘傳計畫將省城由彰化縣署遷至大墩,作為臺灣省城,故於1889年派台灣府台灣縣知縣黃承乙負責建城以及吳鸞旂擔任財務總管,城垣分為八門、四樓,其中大北門立於今自由路台中公園入口處附近,名為坎孚門,門上樓名為明遠,後因劉銘傳去職而中止建城而荒廢。

日治時期,台中因實施「市區改正」計畫,開始拆除城垣城樓以及大量清朝時期官署建築,僅留下大北門上層的明遠樓。1903年台中公園落成,當時台灣地方士紳請願留城門作為紀念,便於10月28日,將門樓移到公園內的砲台山旁現址。初名為「觀月亭」,1948年重新整修後改名「望月亭」。

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神是對墳場陰魂的敬稱),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題,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台中公園最久歷史的一個紀念物。

望月亭:位於砲台山山頂處,台灣光復後1948年興建。

吳鸞旂公館的更樓

清光緒1889年,台中仕紳吳鸞旂建公館於新莊子(今東區大智路30號一帶),佔地千餘坪之公館(後人稱為吳鸞旂公館),更樓原為吳鸞旂公館之正門門樓。台灣光復後,後代吳子瑜將該公館賣給國大代表顏欽賢。1951年,當時市長楊基先計畫籌建台中孔廟,顏為表贊助之意,將公館及土地廉價賣給台中市政府,作為興建孔子廟用地。

後因不宜建孔廟,經台中市議會審議將公館標售,1983年僅將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為目前台灣碩果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放送頭

1935年,於公園內建造的廣播擴音台,此播音台為台中放送局所興建,一般台灣人稱之為「放送頭」。 台灣目前僅有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及台中公園內各存一座。[來源請求]台灣光復後,由中國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接收,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才停用。

思恩堂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台中思恩堂,創立於1949年。當時基督教中國佈道會派上海沈保羅牧師來台設立教會,最初設在日治時期的日本教會聚會(今太平路國語禮拜堂)。

後因人數暴增而另尋場地,於1952年遷建於現址,並經總統蔣中正親題「思恩堂」墨寶,於2月14日舉行獻堂禮拜。

台中古蹟巡禮:台中水源地上水塔

台中古蹟巡禮:台中水源地上水塔

台中盆地從開發以來至日治初期,居民始終飲用河水或井水。

日本人為了杜絕虐疾、霍亂等疫情,決定改善飲用水的品質。

明治二十九年(西元1896年)八月,台灣總督府民政局聘請內務省衛生工程顧問巴爾頓(W.K. Barton)與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力完成台中市區新設上水下水之計畫。

巴爾頓四處勘查台中地區的地下水,發現地下水位相當高,因此主張取用豐沛的地下水作為台中市的供水方式。

日本人遂將今日台中公園東北側區域,規劃為水源地。

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二月,日本人在水源地公園開鑿水井一口,以抽水機將水抽出經過處理,沿管線送到「上水塔」,用自然流下的方式送水。

水源地是當時台中街的給水機構,為臺中市有自來水的開始。

上水塔起建於大正3年(西元1914年),於日治大正5年(西元1916年)2月完工。

建物有三層樓高,為當時附近最高之建物。
建材採當時昂貴少見之鋼筋水泥後來因人口增加,逢假日租套房又於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增設抽水機,次年11月增鑿第二口井,可供台中市一萬五千人使用。

以後並繼續擴建工程,於昭和2年(西元1927年)峻工時,一天給水量達8394立方公尺。

水源地戰後為台中市自來水廠接收,水廠亦於1973年整併為台灣自來水公司。

目前整個水源地保留之日治初期建物,共有最重要之上水塔、第一唧筒室、第二唧筒室與水質檢驗所。

水源地古蹟群,為大日本帝國在台中市建造之現代化都市飲水系統,為當年亞洲第一座殖民地現代都市之計畫建設。

不管對台灣史或亞洲史來說,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宜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保存逢假日租套房。

地址:台中市雙十路二段2-1號
出處:http://blog.roodo.com/coolfu/archives/7509963.html

夏威夷的旅遊小常識

逢甲日租套房提供一些到夏威夷的旅遊小常識給大家參考。

飲水:夏威夷自來水之冷水可生飲;如怕水土不服可購買礦泉水飲用。

衣:夏威夷氣候舒適乾爽,年平均溫約攝氏24度,11~3月爲雨季。因此衣著以夏季到海邊旅遊之輕便穿著即可。

但夜間或下雨後或室/車內(冷氣)溫差較大,因此最好準備薄外套。怕曬黑者亦可穿薄長袖衣物。泳具、拖鞋、太陽眼鏡、防曬乳液、遮陽帽、輕便雨具…等宜備齊。

由於有些餐廳會禁止遊客穿T恤、涼鞋、短褲等輕便服裝進入,因此最好準備一件稍正式之衣服以備不時之需。

旅館及電壓:夏威夷因觀光客多,旅館浴室多無浴缸、只提供淋浴設備。此外,一般亦未提供盥洗用具及拖鞋,敬請自備。夏威夷電壓爲110伏特。

觀光業是夏威夷主要收入來源,特別是威基基海灘附近密集分佈的旅館,終年擠滿觀光客,因此,旅館通常在下午三點以後才能辦理住房手續。

上下時請注意來車方向,以免發生危險。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如:纜車、遊船等時,請聽工作人員指揮依序上下,

團體需一起活動,途中若要離隊需征得領隊同,以免發生意外。

夜間或自由活動時間若需自行外出,請告知領隊或團友,並應特別注意安全。

交通:夏威夷因觀光客多,故遊覽車多爲統一調派,在同一日行程中也未必用同一部車。

旅遊安全手則:搭乘飛機時,請隨時扣緊安全帶,以免亂流影響安全。

貴重物品請托放至飯店保險箱,如需隨身攜帶切勿離手,小心扒手在身旁。

過關:夏威夷隸屬美國之一州,移民局把關嚴謹,因此通關手續較費時,一家人需同時接受通關審查,並應據實回復關員之問題。

另外,海關嚴禁攜帶肉類、水果、植物等食品及種子入境,切勿以身試法想蒙混過關,一旦被查獲將受到嚴厲處罰。

如有外島過夜行程,建議可另備一小旅行袋攜帶輕便過夜衣物。

若活動本身具有刺激性身體狀況不佳,特別是孕婦、幼兒及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氣管疾病等貴賓,請自行斟酌個人身體狀況,不宜勉強參加。

遵守領隊所宣佈的觀光區、餐廳、飯店、遊樂設施等各種場所的注意事項。

出國觀光請勿將護照交給領隊或導遊保管,請自行保管以免發生事情時無法請求國家支援。

逢甲日租套房關心您玩的安全。

景點介紹:【林氏宗祠】逢甲日租套房推薦

景點介紹:【林氏宗祠】逢甲日租套房推薦

林氏宗祠(又稱臺灣林氏宗廟)位於臺中市南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

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初名「林祿公祠」,建於內新莊(今臺中市大里區內新里);台灣日治時期昭和5年(1930年)遷於現址。

建築以為閩南式傳統建築,為二進雙龍的合院式配置,屋面造形有硬山、歇山、捲棚及「升庵假四垂」等式樣。前後座落山門及正殿,而兩側則以過水連接護龍。

從其建築平面中,可看見為順應風水觀念而形成前窄後寬的「畚箕厝」特殊造型。

除外埕廣場,林氏宗祠二進雙護龍的格局中藉由過水的空間安排,形成七個院落(內埕、天井)。

宗祠只有祭祀功能,故未建後殿,改以橫向面九開間(五開間的山門及左右過水與護龍)的立面效果。
木構架由漳籍名匠陳應彬打造,裝飾以雕刻、彩繪、文字、剪黏與泥塑為主。

陳應彬是臺灣本土的知名大木匠師,承繼了漳派的大木作技術,在臺灣寺廟建築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以木雕為重,其中山門及正殿的木構架為主要的表演場所,其精巧雕飾的巧工不可多見,石構由辛阿救打造。

陳應彬出生於臺北板橋中和員山莊,原籍福建省漳州南靖,其父陳井泉(1819年-?)亦是木匠。

據傳曾參與過臺北府城的考棚、城門及巡撫衙門的工程。

陳應彬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頭還有四名兄長。

他早年曾到漳泉一帶遊覽古建築,回臺後遍受邀參與北港朝天宮的改建,而1910年朝天宮竣工後,其聲名亦大噪,全臺各地廟宇紛紛邀請他前來主持廟宇的修築,而他所修築的廟宇主要以媽祖廟為多。

他信奉臺北指南宮的呂洞賓,晚年常居於指南宮。

建築結構

正殿:奉祀林姓開山祖師比干和林姓祖宗牌位,配祀建廟有功人員的長生祿位
左護龍:供奉湄洲媽祖
右護龍:管理辦公室
地址:臺中市南區長榮里國光路55號
開放時間 週一至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00

景點介紹靠近逢甲日租套房附近的聚奎居

聚奎居

離高鐵烏日站約八分鐘車程左右,逢甲日租套房附近學田路上的「聚奎居」,有著與新時代高鐵站截然不同的面貌,華麗的巴洛克洋樓建築中融合了東方人文,默默地訴說屬於上個世代的華麗與傳奇。

聚奎居的主人陳姓人家,在當年,可是富甲一方的望族,從學田路到成功嶺,看得見的土地
無不是陳家的產業。

據說興建房屋的主人陳若時的祖父是進士,對當時的小地方來講,能出一位進士是非常特別的事,後來子孫經營米店,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但並沒有後嗣,陳若時是當時三位養子中的長子,他繼承了祖先所傳下來的財富。

為了彰顯陳家的興旺,在日治時代1919年,蓋了這麼一座「聚奎居」。

這是一座美輪美奐的巴洛克建築,就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聚奎居仍的上是所謂的「豪宅」。建築上採中西合璧的方式,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的紅磚牆與原拱門,還有巴洛克那氣派的圓形廊柱,整體而言,就像中國的三合院的形式。

巴洛克建築起源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將原本羅馬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

此新式建築著重於色彩、光影、雕塑性與強烈的巴洛克特色。

文藝復興為義大利宮廷帶來財富與權勢,是世俗與宗教力量的結合。

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物,一方面有著更強烈的情緒感染力與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會的財富與權勢。

新的建築風格尤其體現出新宗教教派的時代背景,例如戴蒂尼會(Theatines)與耶穌會,其目標是增進宗教的普遍與虔誠。

十七世紀中葉,巴洛克風格轉而表現於豪華宮殿上,首先在法國--如拉斐特城堡(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於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薩爾設計--隨後遍及歐洲。

位於台中烏日鄉學田路的巷弄內,同村的人如果不稍加注意,也不見得會知道這個地方。

堂號穎川,點出這一戶人家姓陳。據說在古早時期,陳姓人家的祖先被封在「穎川」之地做諸侯,後來「穎川」就成為陳姓人家的堂號。會命名為聚奎居,則是寓意著主人家不只有財,還有文才與品德,因為「奎」星代表著文曲星,也是德星。一邊牆上寫著「廉泉讓水」對應著另一邊的「瑞氣祥雲」,意思是這兒民風純樸,主人的品格廉潔,在風水地理上也是一處極好之地。

聚奎居最多曾住到42口人,當時的主人富裕到甚至擁有台灣僅見,從國外買回來的重型機車、轎車。

後來時代改變,在政府政策下大量田地被徵收,家產減少,且主人突然間因故過世,沒有留下遺產由誰繼承,子孫紛擾中誰也拿不出完全證明是房子的繼承人,房屋稅也愈欠愈高,後來就轉賣出去。

原本聚奎居將被拆掉重新蓋成別墅,在台中縣議員張正興的大力奔走下現予以保存,也在門前種下了草坪予以美化,納入高鐵旁的十七處台中旅遊景點之一。聚奎居的存在,是文化的延續,也是時代的見證,到台中旅遊時別忘了到聚奎居走走。

參考資料:

逢甲日租套房

【台中放送局 – 電台街一號】 | 台中古蹟景點介紹

【台中放送局 – 電台街一號】

逢甲日租套房向東可以到台中放送局,台中放送局位於全台絕無僅有的「電台街」上,整條電台街只有一個門牌號碼「電台街1號」,建於1935年的台中放送局。

西元2002年台中市政府將放送局列為歷史建物,是台中市重要歷史建築之ㄧ。

台中放送局是在西元1935年5月11日正式開播,是台灣第三個成立的廣播電台,依據慣例被稱為「JFCK」,有別於早先成立的「台北放送局」(JFAK)及台南放送局(JFBK),當地路名則取為「電台街」,整條電台街只有一個門牌號碼「電台街1號」。

台中放送局的形貌,可界定為『過渡式樣』的現代建築。

從主體建築主要風格來看,台中放送局興建時(西元1935 年)是現代建築開始在台灣地區盛行之時,設計者加入上述點綴性中世紀裝飾元素,仍可發現是台灣地區較具代表性的簡化羅馬風格或仿哥德風格建築,整體建築的屋身為無華麗裝飾的現代建築,僅細部仍存在著不構成式樣主導特徵的西方歷史式樣,所以被歸類為「過渡式樣」(現代主義之雛形)。

現代主義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陳規舊矩,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

現代主義以科學為基礎,講求理性與邏輯,實驗探証。其中牛頓的力學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弗洛伊德對自我的研究為現代主義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此論述需要引用佐證)。

有些人將20世紀區分為現代時期與後現代時期,有些人則認為它們是同一個大範圍時期的兩個階段。本文章是關於從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發展出來的運動,有關後現代主義的部份請參見相關條目。

台中放送局在建築構造上,主結構為磚構承重牆,二樓樓地板為鋼筋混凝土造(鐵筋混凝土),屋頂屋架為木造洋式屋架,與逢甲日租套房的結構近似。

台中放送局為「形隨機能而生」的現代建築,空間格局組合方式與台北放送局相當類似。

開窗面導光及包括善用地形風、季風通風配置、善用中庭風、善用植栽控制氣流、開窗通風性能等等。

頗具日常節能的標準,具有現代「綠建築」的建築概念。

綠色建築或綠建築(英語:Green Building),是指實踐了提高建築物所使用資源(能量、水、及材料)的效率,同時減低建築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從更好的選址、設計、建設、操作、維修及拆除,為整個完整的建築生命週期。

相近觀念為自然建築 (Natural Building),是指正常用於較小的比例,並偏向集中於使用當地所可取用的材料。其他常見的用詞包括了永續設計(Sustainable design)及綠色建築物(Green architecture)。

中華民國目前擁有276棟以上的現代綠建築。

參考資料:

逢甲日租套房

逢甲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