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套房 | 逢甲住宿 – 給您最貼心的住宿服務

專業的住房服務,優質的設施,逢甲住宿,逢甲套房 – 給您最貼心的住宿服務

Home » 2013 » 9 月

台中公園建築介紹

望月亭

台中公園內有兩座望月亭,分別是清光緒時期的北門城明遠樓以及戰後建於砲台山上的望月亭。
明遠樓:1885年清朝將台灣設為行省,首任巡撫劉銘傳計畫將省城由彰化縣署遷至大墩,作為臺灣省城,故於1889年派台灣府台灣縣知縣黃承乙負責建城以及吳鸞旂擔任財務總管,城垣分為八門、四樓,其中大北門立於今自由路台中公園入口處附近,名為坎孚門,門上樓名為明遠,後因劉銘傳去職而中止建城而荒廢。

日治時期,台中因實施「市區改正」計畫,開始拆除城垣城樓以及大量清朝時期官署建築,僅留下大北門上層的明遠樓。1903年台中公園落成,當時台灣地方士紳請願留城門作為紀念,便於10月28日,將門樓移到公園內的砲台山旁現址。初名為「觀月亭」,1948年重新整修後改名「望月亭」。

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神是對墳場陰魂的敬稱),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題,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台中公園最久歷史的一個紀念物。

望月亭:位於砲台山山頂處,台灣光復後1948年興建。

吳鸞旂公館的更樓

清光緒1889年,台中仕紳吳鸞旂建公館於新莊子(今東區大智路30號一帶),佔地千餘坪之公館(後人稱為吳鸞旂公館),更樓原為吳鸞旂公館之正門門樓。台灣光復後,後代吳子瑜將該公館賣給國大代表顏欽賢。1951年,當時市長楊基先計畫籌建台中孔廟,顏為表贊助之意,將公館及土地廉價賣給台中市政府,作為興建孔子廟用地。

後因不宜建孔廟,經台中市議會審議將公館標售,1983年僅將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為目前台灣碩果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放送頭

1935年,於公園內建造的廣播擴音台,此播音台為台中放送局所興建,一般台灣人稱之為「放送頭」。 台灣目前僅有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及台中公園內各存一座。[來源請求]台灣光復後,由中國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接收,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才停用。

思恩堂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台中思恩堂,創立於1949年。當時基督教中國佈道會派上海沈保羅牧師來台設立教會,最初設在日治時期的日本教會聚會(今太平路國語禮拜堂)。

後因人數暴增而另尋場地,於1952年遷建於現址,並經總統蔣中正親題「思恩堂」墨寶,於2月14日舉行獻堂禮拜。

傳統文化巡禮:歷經興衰的焠鍊,傳承下來的水里蛇窯

傳統文化巡禮:歷經興衰的焠鍊,傳承下來的水里蛇窯

水里蛇窯是台灣現今最古老、最具傳統特色的柴燒窯,窯身長達百餘台尺,以木柴為燃料,製出的陶體會產生特有的色彩變化與樸拙的質感,是為現代窯無法取代的。

所謂的窯,是用來產生高溫燒烤陶器的工具,因為外形彎曲細長因此以蛇稱之,水里蛇窯在維基百科是這麼解釋的。

「蛇窯乃源自中國福州,水里蛇窯是台灣現有最古老、最具傳統鄉土文化的柴燒窯,窯身長達百餘台尺,以木柴為燃料,柴灰落在胚坯體上,以致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和樸拙的質感,此為現代窯所無法取代。」
— 引述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B4%E9%87%8C%E8%9B%87%E7%AA%AF
民國十六年,當時水里地區為當地木材的集散中心,燃料豐富不虞匱乏,且當地土質特性佳,適於陶土創作。
基於這些特性,南投製陶師傅林江松(第一代窯主),舉家來此,為水里第二戶人家,亦是當時第一家砌築窯爐的陶瓷工作者。
當時第一戶人家為水里的大地主,剛開始頂崁還是尚未開發的荒地,便與第一代窯主取得協議,藉由製陶師取土的需要來共同整地,取土與整地相輔相成,把荒地整理成為可農耕的良田,共同開發水里荒地。

當時資訊並不發達,製陶技術都需要靠師傅相傳以及製陶師自己經驗累積。

在製陶師傅林江松多次實驗以及辛勤的工作之後,讓窯廠的製陶技術逐漸成長,也奠定了往後的基礎,也讓水里陶藝之鄉的名聲逐漸成型。
自小就開始學做陶器的第二代窯主林木倉(甕仔伯),十九歲就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製陶師傅,可謂青出於藍的神童。

延續第一代窯主的求好、求精的製窯精神,將水里蛇窯傳承下去。此時正式市場需求最多也是水里蛇窯陶器最風光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水缸、陶瓷日用品,產品甚至包行抗戰需要的防空缸。

全盛時期平均幾乎每隔三到五天出一次窯,也衍生出特有的搶窯文化。

「搶窯」為剛開窯時就冒著危險先進窯取出成品,此時窯溫還高達兩百度以上的高溫,因此窯工須穿著布袋裝作為防護。
約民國六、七十年左右,傳統窯場的價值受到了塑膠等工業製品的取代,此危機讓水里蛇窯逐漸成為夕陽產業。

「需要我回來繼承祖業嗎?」身為家中獨子,在外地求學的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在高中即將畢業時這樣詢問父親。

而父親僅說了一句︰「雖然傳統燒窯的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但這是祖先留下來的,我們有責任維護它。」就此林國隆便知曉傳承家族事業是父親的心願。

面對父親口中的「夕陽產業」,林國隆思索著拯救這個家族事業的方法。最終,他決定先充實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報考了聯合工專陶瓷玻璃工程科。第一天到學校報到時,他便告訴後來影響他至深的陳煥堂老師︰「這科系是我的第一志願,也是唯一志願,因為我家裡工廠快倒了。」這番話,讓林國隆得到這位恩師的關注與幫助。在求學與業界實習之餘,他思考著水里蛇窯生存的價值所在時,發現蛇窯除了具有生產傳統陶瓷的能力之外,最珍貴的價值莫過於「文化」與「歷史」。

因此於1983年接掌水里蛇窯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秉持著「文化是有價值的,並且值得被保護」的理念開始執行歷經十年的老窯場改革計劃。這場革命將水里蛇窯具文化價值的部份進行產業化的包裝,並且賦予教育性。此舉讓水里蛇窯從生產陶瓷,轉型成為讓民眾學習歷史與傳統文化之文化創意產業。

於1993年11月12日,中華文化復興節這一天,水里蛇窯打破了工廠技術隱私的限制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成為國內第一座觀光工廠「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以此守住水里蛇窯歷史命脈至今,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和認識充滿歷史與藝術價值的傳統陶瓷文化。

同時,林國隆也不忘水里蛇窯製造傳統陶製品的本質,以設計創新加值陶藝產品打造自有品牌,將陶藝的美感帶進生活,讓現代人也能感受傳統窯燒的陶瓷文化與美學。

 

地址:553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網址:http://www.snakekiln.com.tw/index_news.php

來源:逢甲日租套房

台中古蹟巡禮:台中水源地上水塔

台中古蹟巡禮:台中水源地上水塔

台中盆地從開發以來至日治初期,居民始終飲用河水或井水。

日本人為了杜絕虐疾、霍亂等疫情,決定改善飲用水的品質。

明治二十九年(西元1896年)八月,台灣總督府民政局聘請內務省衛生工程顧問巴爾頓(W.K. Barton)與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力完成台中市區新設上水下水之計畫。

巴爾頓四處勘查台中地區的地下水,發現地下水位相當高,因此主張取用豐沛的地下水作為台中市的供水方式。

日本人遂將今日台中公園東北側區域,規劃為水源地。

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二月,日本人在水源地公園開鑿水井一口,以抽水機將水抽出經過處理,沿管線送到「上水塔」,用自然流下的方式送水。

水源地是當時台中街的給水機構,為臺中市有自來水的開始。

上水塔起建於大正3年(西元1914年),於日治大正5年(西元1916年)2月完工。

建物有三層樓高,為當時附近最高之建物。
建材採當時昂貴少見之鋼筋水泥後來因人口增加,逢假日租套房又於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增設抽水機,次年11月增鑿第二口井,可供台中市一萬五千人使用。

以後並繼續擴建工程,於昭和2年(西元1927年)峻工時,一天給水量達8394立方公尺。

水源地戰後為台中市自來水廠接收,水廠亦於1973年整併為台灣自來水公司。

目前整個水源地保留之日治初期建物,共有最重要之上水塔、第一唧筒室、第二唧筒室與水質檢驗所。

水源地古蹟群,為大日本帝國在台中市建造之現代化都市飲水系統,為當年亞洲第一座殖民地現代都市之計畫建設。

不管對台灣史或亞洲史來說,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宜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保存逢假日租套房。

地址:台中市雙十路二段2-1號
出處:http://blog.roodo.com/coolfu/archives/750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