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5.9秒的時候,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地震,那次的地震導致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輕重傷。共持續102秒,乃台灣戰後傷亡損失最慘重的天災。
造成的房屋破壞估計,房屋半倒553,768間,房屋全倒1,711間,後人變稱此次震災為921大地震,因為地震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又稱集集大地震。
此次的天災,不但造成人民的傷亡,也損毀了許多道路與橋梁等交通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也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等天然災害。
當時鐵路局西部幹線臨時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
地震原因,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雙冬斷層兩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為了紀念以及作為往後震災教育,成立了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921 Earthquake Museum of Taiwan),全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園區土地在九二一地震前是臺中縣立光復國民中學(今臺中市立光復國民中小學)校地,因車籠埔斷層通過,地震造成操場部分隆起,也造成光復國中校舍及校園毀壞,一線之隔,光復國小卻全然無損;經許多專家評估後,決定以光復國中作為地震博物館,保存震後地震遺址及蒐集相關文物、圖像、圖書等資料作為認識、暸解及體驗大自然力量的活教材。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依附著原操場興建,全館沒有樑、柱系統,以82根12公尺高、2.4公尺寬、10公噸重的預鑄預力水泥板組成,整體為圓弧形,組成複雜,其特殊性及困難度均屬國內外首見。
全區建築利用視覺角度求取相對高層,並依斷層落差值求取安全退縮距離,因此建築原則隨斷層線走,再依地形地貌調整,自然形成獨立卻相互連結的空間,賦予觀者不同空間的體驗。
所有建設於2007年9月完成,共有地震工程教育館、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影像館、防災教育館及重建記錄館等展館。
除了有遺址保存、自然科學、人文、歷史記錄等等不同面向展示,建築更是園區一大特色。
園區建築將展示館與原來損毀的校舍結合,將地震所造成的影響完整的表現在眼前。
來台中逢甲日租套房休息之餘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參觀,不但可以學習一些地球科學相關的知識外,更可以親身體會地震的危險與該有的防災知識,特別適合親子戶外踏青。
參考資料: